查看原文
其他

底线+榜样:新教育管理的铁律

2017-03-03 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置顶本公众号][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的管理铁律:

“底线+榜样”

作者|《新教育》

 

        所谓底线,就是最最基本的要求。如在全校或者所有部门中推广阅读、写作等项目或者举措时,必须规定一个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底线”。这个底线要定得足够低,低到老师或者学生们认为,这太容易,太简单,甚至不做到它说不过去。而管理的秘诀正在于,它总是表扬从这个底线中涌现出来的优秀者。

 

        这些优秀者,这些最大程度超越底线的人,就是我们新教育实验所说的“榜样”。新教育认为,管理的秘诀就在于,它永不表扬达到了底线的人与事,它甚至极少直接批评没达到底线的人与事,因为它不会将目光与精力,耗费在消极的因素上,而只是毫不吝惜言辞与诚意,去表扬榜样,言说榜样,在会议上呈现榜样——当然,是呈现榜样的故事,榜样的细节,而不是笼统地说某某某是榜样。就这样,用榜样激励新的榜样,以故事引发新的故事,让细节推动新的细节。就这样,用榜样的精致引来更多精致,用榜样的精彩引来更多精彩,用榜样的专注引来更多专注,新教育就会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发展。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曾经在一次新教育实验区的工作会议上说过,新教育不是靠它的概念写进历史,也不完全是靠它的理论写进历史,而是靠它的榜样写进历史,靠它的故事写进历史。新教育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也不取决于研究中心出多少学术成果,而取决于新教育能够出现多少榜样,其中走得最快的榜样能达到怎样的高度。榜样的高度,代表了新教育在实践领域的高度,因为榜样是相对而言比较完美地实践研究成果的人或团队。其实,榜样的高度也不仅代表着新教育在实践领域的高度,同样也代表着我们在理论上的高度,因为选择怎样的榜样去言说,本身反映了我们的理论水平和学术视野。

 

        一个好的老师在他自己的成长历程中都有自己的榜样,都有自己的模型——像孔子那样做老师,像雷夫那样做老师,像克拉克那样做老师……这样,我们自己才能不断地前行。如果这些老师就在我们的身边,他的影响力就会更大。

 

        四川师范大学附小的一位老师,在听了新教育的榜样教师常丽华的故事以后写了一段话,很让我感动。她说:我本来以为做小学老师还能怎样?听了常丽华老师的故事以后,我知道自己可以有另外一种活法,可以找到我自己人生的方向,可以发现我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一名小学老师的生命同样可以很伟大,同样可以很骄傲,同样可以写出自己的尊严,同样可以写进中国教育的历史。我觉得,这就是新教育榜样教师的力量。这个力量,可能比她在大学四年学的知识还要强大。

 

        “底线+榜样”是一个不可拆分的联合体,彼此依存,相互促进。如果没有底线,没有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就没有基本的环境与氛围,也很难产生真正的榜样。即使出现了个别榜样,也会感到孤掌难鸣、孤立无援,甚至是墙里开花墙外香,不利于榜样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同样,如果没有榜样,只抓底线,有可能导致新教育实验失去方向,难以持久,甚至堕入形式主义。

 

        因此,无论是实验区的行政推动,还是实验学校校长的领导推进,甚至是一个实验老师在班级的新教育实验,都必须建立自己的“底线”。这个底线必须非常清晰明了,便于操作和检查。如新教育小学在推进晨诵项目时制订的底线是:利用学校项目组提供的晨诵资源,至少每一个星期进行一次晨诵,晨诵之后,至少在相关专帖上写一句,写明何时何班上了哪首诗。当然,最好将其中的具体过程和感受记录下来,但这些都不作强求。能够记录这些过程和感受的,后来自然就成为“榜样”。

 

        至少每一个星期进行一次晨诵,晨诵之后,至少在相关专帖上写一句,写明何时何班上了哪首诗。当然,最好将其中的具体过程和感受记录下来,但这些都不作强求。能够记录这些过程和感受的,后来自然就成为“榜样”。

 

        底线一定要有检查与奖惩,否则就会流于形式。榜样一定要有扶持与展示,否则就会失去动力。底线一定要保证所有的人能够做到,要求太高就会负担太重,失去底线的意义,最后也保不住底线的最低要求。

 

        同时,一定要关注榜样,倾听榜样的声音,让榜样及时言说,让榜样及时引路。不能让榜样孤立无援。从新教育实验区的经验来看,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将榜样组织起来,形成区域新教育实验的核心团队。一线的榜样教师以及有榜样潜质的教师,与教研室的联合行动,并与研究中心始终保持一定的联络,在合宜的情况下,将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这种共同体打破了行政思维,即教研室(或教育局)指挥校长,校长指挥老师,而是直接与教室、与教师发展平等的良性的互动。这就会形成这样的局面:

 

        教育局、学校为教研室及榜样教师提供强大的行政资源支持(例如资金、时间、活动场所、课程安排以及培训机会等);教研室为榜样教师提供强大的学术支持尤其是学术资源的支持,包括搜集整理相关实验资源,对实验进行指导并协助攻关等;榜样教师在两方面的支持下开展实验,并将经验及教训随时反馈给教研室,方便教研室汇总各种资料并做出学术判断;教研室以及榜样教师的卓越工作(例如形成若干便于推广的榜样课程并积累了成熟的资源包),又为教育局制订实验方案以及工作计划提供参考。

 

        事实上,在一些先进的实验区校,我们都已经看到了这样的培养榜样、让榜样言说的做法。甚至在这些地方,让榜样担纲更加重要的位置,到校长、所长、局长的岗位上,发挥更加大的引领作用,已经激励着更多的普通老师在坚持底线的同时,超越底线,成为榜样。

 

        (本文来源:《新教育》文摘)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实验]


        新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新教育是什么?

        如何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

        新教育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新教育的家教主张有哪些?

        新教育的奥秘何在?

        新教育如何在一个学校起步?

        新教育如何养成好习惯?

        新教育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如何开展区域新教育实验?    

        如何评价新教育?

        新教育实验从哪里起步?

        如何缔造一间完美的教室?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我是一个行动着的理想主义者

       用生命叙事——新教育故事汇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新教育之光

        为新教育实验者点赞

        风起云涌新教育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